玫瑰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灌水 » 种菜种出健康来
TUhjnbcbe - 2020/6/23 11:30:00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种菜“种”出健康来


□通讯员张伟 本报孙毅


  迷你黄瓜、樱桃西红柿、飞碟南瓜……因为种植特种蔬菜,青县司马庄村逐渐走进了广大消费者的视野中。


  日前,当到司马庄无公害蔬菜基地采访时,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吸引,遍地的白色大棚下,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彩椒鲜艳亮丽、樱桃西红柿晶莹剔透,红萝卜小若算珠……


  消费升级


    种菜就是“种”健康


  据基地创建者、总经理刘继成介绍,该基地始建于1998年5月,在此之前,尽管司马庄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当时全村的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以梨树、苹果树等果树为主,种植面积600多亩。


  刘继成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果树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给全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从1994年开始,果树的收益开始下滑,这对司马庄人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打击。”


  “在南方刚刚流行‘无公害’这一概念时,我相信北方早晚有一天也会接受这一概念。”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想法开始在时任村主任的刘继成大脑中萌发。


  “当时在南方一农贸市场,我发现人家卖白菜论棵,相比之下,咱们是论车卖。一问价格,人家一棵菜的价钱和咱20多棵的差不多,原因在于人家是无公害菜。”


  于是,在县里的支持以及各方专家指导下,司马庄村开始了从种果树到种菜的转变。尽管起步阶段并非一帆风顺,但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改变,无公害菜的销量不断攀高。2005年销量与2001年相比翻了一番。如今,标准大棚已发展到50多个,产值也由1998年的5000元/棚增长到1.5万元/棚。


  标准化种植


    为质量上“保险”


  司马庄村的无公害蔬菜畅销了。为了赢得新老客户的信赖,推进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体系进行生产成为司马庄人打响“大司马”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采访中,正值一农户在大棚里采摘黄瓜。这些长度大约7厘米,市场上曾卖到0.5元/根的迷你黄瓜全都生长在用一层塑料薄膜包裹着的黑褐色“土壤”中,并同原有土壤完全隔离。农户介绍说:“这可不是土,它是草炭、蛭石、细沙、炉渣、有益菌等多种成份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他补充说:“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土壤污染,生产出来的蔬菜经省权威部门检测,全部达到A级或AA级有机菜标准,能顺利进入市场。”


  据了解,在司马庄的基地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已成为一种制度,每个在基地中工作的菜农在上岗前都会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施肥、用药等诸多细节。正因如此,近年来,基地内的蔬菜得到省里有关部门的肯定,还获得了冀·京·津蔬菜农药残留监控协作颁发的“放心菜”称号。


  经营运作


    擦亮品牌拓市场


  采访中注意到,尽管刘继成出身农民,但这位土生土长的管理者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经营意识。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品牌意识。


  按照刘继成的说法,基地从1997年开始启动,推出相关无公害产品,但“大司马”的注册商标早在1994年就已经申请了。


  据了解,在品牌保护上,他们除了做好质量管理外,实行防伪标识“内在化”也有独到之处。司马庄的蔬菜放弃粘贴激光防伪等外在标识,转而将各种材料“内在化”,一起装箱。这些材料有公司简介、个人签名、小标签等,仅这些资料的成本就高达6元/箱。


  下一阶段,司马庄蔬菜品牌的塑造将向品牌与基地结合发展,不断提高品牌所蕴涵的价值,拓宽市场。刘继成目前的做法是围绕果菜基地发展星级宾馆,做餐饮,办绿色食品超市,举办采摘活动。

1
查看完整版本: 种菜种出健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