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水杨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疗美容》第9卷第5期(总第69期)年5月
唐洪玉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
王忠永山东医院皮肤科,山东滨州,
目的:研究超分子水杨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35例患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或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半边脸对照研究,治疗侧使用30%超分子水杨酸每3周治疗一次,共3次,每次治疗后均使用2%超分子水杨酸维持治疗。对照侧外用医用保湿霜,一天两次。分别于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两周,测定两侧面部皮肤的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油脂、表皮含水量、皮肤纹理、红斑量。
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侧明显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油脂、表皮含水量、皮肤纹理、红斑量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用超分子水杨酸能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超分子水杨酸;玫瑰痤疮;皮肤屏障功能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主要累及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及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Ⅰ型)、丘疹脓疱型(Ⅱ型)、肥大增生型(Ⅳ型)、眼型(Ⅳ型),也可能两种类型重叠存在。每种类型的治疗侧重点不同[1],但基础治疗都是修复皮肤屏障[2]。超分子水杨酸作为一种新型水杨酸,能稳定溶于水中,具有溶解角质和杀菌等作用,有研究证实单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3]。本文研究超分子水杨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院就诊的年龄
18-60岁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或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35例,采用自身半边脸对照研究,其中男16例,女19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17例,丘疹脓疱型18例。
入选标准:
①符合年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NRSEC)提出的Ⅰ型和/或Ⅱ型玫瑰痤疮临床分型标准[4];
②治疗前3个月内未口服及外用维甲酸类药物的患者;
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化学、物理及药物治疗的患者;
④试验期间不外用任何其他药物的患者;⑤能坚持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患者。
排除标准:
①肥大增生型和眼型玫瑰痤疮患者;
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③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④对水杨酸过敏的患者;
⑤严重酗酒患者
1.2治疗方法对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左脸使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右脸使用医用保湿霜对照,另一组反之。使用超分子水杨酸侧为治疗侧,对照侧仅单纯外用医用保湿霜,一天2次。
方法:受试者清洁面部后,留取照片,在眼睑和嘴唇外涂凡士林予以保护。取适量30%超分子水杨酸(博乐达焕颜面膜,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均匀涂于治疗侧面部,用手指蘸取清水重复按摩,持续约5-15分钟,当丘疹部位出现白霜,或出现患者不能耐受的灼热刺激感时,用清水洗净,然后外用医用面膜并冷喷治疗约20分钟,每3周治疗一次,共3次。治疗后第4天开始维持治疗,方法为清洁面部后,取适量2%超分子水杨酸(博乐达滋养调理面膜,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均匀涂于治疗侧,轻柔按摩,根据耐受情况停留15-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一天1次。整个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防晒,不再使用其他护肤品。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判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两周,每次均由相同2名皮肤科医生进行拍照和判定。
判定方法[5]:对一侧面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严重程度依次进行单项评分,对丘疹和脓疱进行计数,单项积分相加为总积分。判定标准[6]: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显效:治疗指数为75%~99%;好转:治疗指数为50%~74%;无效:治疗指数<50%。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
1.3.2VISIA及CK检测皮肤屏障相关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两周对皮肤屏障相关指标进行定量检测。患者清洁面部,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20分钟后,用美国Canfield公司生产的VISIA皮肤检测仪拍摄面部图像,检测皮肤纹理、红斑量,并做统计分析。分别用德国CK公司生产的CK皮肤检测仪的Tewameter、Sebumeter、Corneometer仪测定经皮水分流失量(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油脂、表皮含水量,将探头垂直于皮肤表面,按压测试区,每个指标在同一部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侧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侧的总有效率为62.8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皮肤屏障相关生理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侧和对照侧的TEWL、油脂、表皮含水量、皮肤纹理、红斑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侧的TEWL、皮肤纹理、红斑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的油脂、表皮含水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玫瑰痤疮的具体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可能与免疫功能、血管舒缩功能、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微生物感染、内分泌、遗传以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7]。其基本病理生理为面中部的血管功能异常,引发阵发性红斑持续加重致持久性红斑,多分布于面颊、鼻、口周[8],因此易引起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9]。目前对于玫瑰痤疮的治疗建议尚未完全统一,临床上主要以抗炎、抗感染、抗血管增生、光电等治疗为主。有专家建议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案,而不再局限于临床类型[10]。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对外界环境高度敏感,其皮肤屏障功能存在异常[11],而皮肤屏障受损又会加重原有炎症反应,因此修复皮肤屏障为治疗之根本。
水杨酸可从柳树皮等植物中提取,属非甾体类抗炎物质,具有抗炎、杀菌、低浓度双向调节角质细胞、高浓度剥脱角质角质细胞以及美白等作用,能够改善皮肤外观和质地[12],故可用于治疗毛囊皮脂腺疾病。超分子水杨酸是利用超分子技术使水杨酸形成聚合体,与传统水杨酸相比不添加任何有机溶剂,能稳定溶于水中,具亲脂性,对皮肤刺激性小,能够缓慢释放,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预防、治疗双重功效[13]。水杨酸换肤治疗玫瑰痤疮采用30%超分子水杨酸作用于表皮浅层,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灼热、刺痒感,经冰敷后均可缓解。本研究中对照侧也取得一定疗效,治疗有效率为62.86%,治疗侧外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有效率为88.57%,治疗侧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分子水杨酸对玫瑰痤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用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玫瑰痤疮,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侧及对照侧的TEWL、皮肤纹理、红斑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侧比对照侧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侧的油脂、表皮含水量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侧高于对照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超分子水杨酸能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增加表皮含水量及油脂含量,减少经皮水分流失,改善红斑情况,进而改善皮肤干燥、瘙痒、脓疱、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研究结果表明,玫瑰痤疮患者常存在着明显的皮肤屏障功能改变,而评估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及修复已损伤的皮肤屏障功能为探讨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思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总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玫瑰痤疮有效且安全,可作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或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治疗的一种选择。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观察的样本数量较少,且未进行长期随访,对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缺乏数据,尚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皮肤屏障受损与玫瑰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联系[14],因此修复皮肤屏障对玫瑰痤疮的发生与发展至关重要。外用超分子水杨酸对玫瑰痤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为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1]RiveroAL,WhitfeldM.Anupdateonthetreatmentofrosacea[J].AustPrescr,,41(1):20-24.DOI:10./austprescr...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0(3):-.DOI:10./cma.j.issn.-..03.
[3]周夕湲,薛竞,王倩,等.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玫瑰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8(5):36-39.DOI:10./j.issn.-..05.
[4]WilkinJ,DahlM,DetmarM,etal.Standardgradingsystemforrosacea:reportoftheNationalRosaceaSocietyExpertCommitteeontheclassificationandstagingofrosacea[J].JAmAcadDermatol,,50(6):-.DOI:10./j.jaad..01..
[5]DelRossoJQ,SchlessingerJ,WerschlerP.Comparisonofantiinflammatorydosedoxycyclineversusdoxycyclinemginthetreatmentofrosacea[J].JDrugsDermatol,,7
(6):-.DOI:10./f...[6]vanZuurenEJ,FedorowiczZ,CarterB,etal.Interventionsforrosacea[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2):-.DOI:10.1/jama...
[7]邢倩倩,程培华.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个体化治疗进展[J].华夏医学,,31(2):-.DOI:10./j.cnki.8-.-02-
[8]郝飞,宋志强.提高对玫瑰痤疮的认识水平[J].中华皮肤科杂志,,50(3):-.DOI:10./cma.j.issn.-..03.
[9]SuD,DrummondPD.Blushingpropensityandpsychologicaldistressinpeoplewithrosacea[J].ClinPsycholPsychother,2,19(6):-.DOI:10.2/cpp..
[10]SchallerM,AlmeidaLM,BewleyA,eta1.Rosaceatreatmentupda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