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为引药上行之要药。
桔梗是一味归肺、胃经的药物,味苦,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作用,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桔梗为引药上行之要药,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引经药,其实指的是在药物归经基础上,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桔梗辛散苦泄,长于开宣肺气,祛痰利气,为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等病证常用之药,并为载药上行之主药,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湿盛之证。方中健脾祛湿药中配合桔梗,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达气化湿去之目的,桔梗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当然桔梗发挥怎样的作用,还是需要看药物的搭配,不同的搭配,桔梗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注意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桔梗。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性寒,主要作用于胃、大肠、小肠经。
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的功效。
一般可用于肺热引起的喘咳,咽喉肿痛,痢疾,湿热黄疸此类症状。
白花蛇舌草+车前子——利尿祛湿
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解*
野菊花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清热解*,泻火平肝。
1.疔疮痈肿,咽喉肿痛 本品辛散苦降,功能清热泻火,解*利咽,消肿止痛,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治热*蕴结,疔疖丹*,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味辛性寒,兼散风热,治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药同用;本品可清肝平肝,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夏枯草、决明子、钩藤等同用。
1.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蒙花苷,矢车菊苷等;挥发油:菊花内酯,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樟脑,龙脑等。
2.药理作用 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疱疹病*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化学性致炎因子引起的炎症作用强,其水提物对异性蛋白致炎因子引起的炎症作用较好。尚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1、紫苏+生姜——止泻
2、紫苏+藿香——调理外感风寒
3、紫苏+附子——饮食不振
4、紫苏+桔梗——调理咳嗽痰多
5、紫苏+砂仁——调理腹胀胸闷
6、紫苏+桑叶——治疗外出血
7、紫苏+荆芥——调理风寒感冒
8、紫苏+人参——治咳逆短气
山药:性平,味甘,归肺、脾、肾经,具有健脾益肾、促进消化、增强体质、补益精气、补阴养肺等功效,可用于辅助肺虚久咳,食欲缺乏、腰膝酸软、肥胖等症。山药中的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可以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山药中的黏液蛋白可降低血糖水平,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食疗。一般人均可食用山药,特别适合糖尿病、腹胀、大病初愈、腹泻患者食用。便秘者不宜食用山药,有湿邪者忌食。
葛根---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葛根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口渴、斑疹不透、热痢、脾虚泄泻、高血压、头痛项强等症。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伤寒论》中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在上述“几几”形容身体拘急,运转不利的状态,尤其是颈背部发痉挛。葛根善于发散外邪而解除肌表之热,又具升阳作用,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以生津止渴。
1:玫瑰花(理气药):
味甘,药性温;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散瘀;
应用: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胁痛脘闷,胃脘胀痛,月经病以及跌打损伤等。
2、白菊花(辛凉解表药):
味甘,药性微寒;
功效:疏风清热,解*明目;
应用:用于外感发热,肝经风热,肝风头痛,肝阳上炕头痛等。
3、密蒙花(清热泻火药):
味甘,药性微寒;
功效:清肝明目,退翳;
应用: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翳等。
〔补充:在应用中药的过程中,很多中药虽然它属于某一类,但还有着其他作用,发挥本职作用的同时,有时候旁外作用也应该得到重视和研究。〕
山楂具消食健胃之功,凡食积不化之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厌食纳呆、大便不爽、舌苔厚腐等,皆可用此药治疗。病证轻浅者,用山楂15~30g,水煎服,即可;如食积较甚者,可配伍麦芽、神曲、莱菔子、法半夏、陈皮、茯苓、连翘、三棱、白术等,如保和丸。山楂也有预防食积停滞的作用,我在临床上,每次遇到小儿得美味而恣食的情况,都嘱家长在小儿餐后用生山楂适量,水煎后加入红糖或白糖调服,有预防食积不化、保健胃肠之功。山楂可消多种食积,但其特点是善消肉食油腻腥膻之积,古人有“偶然食肉仍愁胀,熬熟山楂候饭余”之经验。《本草新编·卷之五》记载:“健脾胃,祛膨胀,煮肉少加,须臾即烂,故尤化肉食。此伤诸肉者,必用之药也,佐使为良。”故凡过食油腻为患者,当注意用山楂以治之。
1、穿心莲+薄荷——外疏风寒
2、穿心莲+石膏——清燥解渴
3、穿心莲+牡丹皮——活血散瘀
4、穿心莲+茯苓——解湿热
5、穿心莲+茵陈——利湿退黄
1、桑叶——去上焦温热
2、黄芩——去上焦湿热
3、知母——清中焦温热
4、大黄——泻大肠实热
5、青蒿、鳖甲退下焦温热
6、黄柏、猪苓去下焦湿热
1.懒——气虚,无力,少气懒言,气短,中气下陷,手脚无力
可以喝黄芪水,可以补气生阳
2.干——阴虚:内热,体瘦,口干,脸干,易长痘,体内干有燥热,五心烦热
可以用生地黄泡水喝,能够养阴润燥生津
3.白——血虚:口唇无华,面色苍白,指甲淡,容易掉发
当归泡水喝,能够调经活血
4.冷——阳虚:阳虚生寒,四肢厥冷,畏寒肢冷,喜热饮
可以用干姜泡水喝,能够温阳补中祛寒,平时也可以吃些羊肉。
秋天干咳,无痰,心烦,唇干,是肺阴亏虚。大家可以将百合和冬蜜按2:1比例搅匀放入碗中,隔水蒸,而后含服。
食疗药膳:冬季温经通络——川芎茶
川芎5g,山楂3g,枸杞5g,红糖少许。
①川芎、山楂、枸杞分别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②煎煮15分钟后加入红糖稍煮。③滤去渣,取汁饮用。
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疏肝解郁等功效。
1、桑叶——去上焦温热
2、黄芩——去上焦湿热
3、知母——清中焦温热
4、大黄——泻大肠实热
5、青蒿、鳖甲退下焦温热
6、黄柏、猪苓去下焦湿热
八珍汤组成: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属于是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之合方,具有调和营卫,气血双补,阳生阴长之功效,主要用于调理气血双虚者。
气血两虚者多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气短懒言等;治疗应当以益气补血为主,具有气血双补代表性的就是八珍汤。
1、穿心莲+薄荷——外疏风寒
2、穿心莲+石膏——清燥解渴
3、穿心莲+牡丹皮——活血散瘀
4、穿心莲+茯苓——解湿热
5、穿心莲+茵陈——利湿退黄
1、穿心莲+薄荷——外疏风寒
2、穿心莲+石膏——清燥解渴
3、穿心莲+牡丹皮——活血散瘀
4、穿心莲+茯苓——解湿热
5、穿心莲+茵陈——利湿退黄
1、穿心莲+薄荷——外疏风寒
2、穿心莲+石膏——清燥解渴
3、穿心莲+牡丹皮——活血散瘀
4、穿心莲+茯苓——解湿热
5、穿心莲+茵陈——利湿退黄
黄芪(补气药):
味甘,药性温;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生肌,利水退肿
应用: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卫气虚导致的表虚自汗,浮肿少尿等。
「注意: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等不宜应用。」
白术(补气药):
味苦,药性温;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
应用: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等,还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内停以及脾气虚,肌表不固而自汗等。
「注意:中焦有湿,阴虚内热慎用。」
*参(补气药):
味甘,药性平;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应用:用于中气不足,肺气亏虚,脸色萎黄,头晕心慌等。「注意:反藜芦。」
山药(补气药):
味甘,药性平;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fei、shen;
应用: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fei虚咳喘,shen虚尿频等。
「注意:湿盛中满、积滞者慎用。」
冬季温里散寒防四肢冰凉——生姜肉桂虾仁
虾仁g,猪瘦肉50g,肉桂5g,薏米30g,生姜15g,盐、熟油各适量。
①虾仁洗净对半切开;猪瘦肉冼净后切成小块;生姜去皮洗净,拍烂。②肉桂洗净;薏
米淘净。③将以上用料放入炖煲中,待水开后,先用中火炖1小时,然后再用小火炖1小时,放入少许熟油、盐即可。
温里散寒,活血化淤。用于恶寒怕冷、四肢冰凉、冬季易生冻疮者。
润肠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老人便秘用哪个?
润肠丸和麻仁润肠丸药性和缓,还能补益,老人、身体虚弱、病后身体虚弱没有恢复的人便秘可以用。
五仁润肠丸润肠通便作用是三个中成药里最好的,还能够祛风,体质虚弱的人便秘,又兼见腹胀头晕、皮肤瘙痒者可以用。
麻仁润肠丸,还能泄热,胃肠有积滞、大便燥结、身体不虚弱的人群也能用。
——气血不足,自汗,盗汗(九点左右)
功效:补益气血,收敛止汗
组成:麻黄根,当归,黄芪三味中药组成。
主治:气血虚弱,自汗,盗汗。
方解:
黄芪——补气,固表止汗
麻黄根——收敛止汗
当归——补血
三药合用,能够养血补气,收敛止汗。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质:桂枝汤体质为基础,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脉芤或革。其人不耐体力劳动,常因受风寒而感冒,这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失精家”。
易患疾病谱:儿童期多发病为缺钙儿童的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多汗症、夜啼等。成年期的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及机体精华物质外泄、外漏脱失症,诸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女子梦交、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
桂附地黄丸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酒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1、肾阳虚:腰膝酸软、夜尿频,四肢冷,下肢浮肿,咳喘
2、舌:质淡胖有裙边,苔薄白,脉无力。
常见于西医学的糖尿病,甲低,神经衰弱,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前列X肥大等的。
五音断病,肝声呼。肝藏血,主疏泄。肝血旺盛,呼唤有力,或偶然遇事愤怒,面色苍(青),握拳击案,呼声凌厉,肝声正。若处逆境,不善排解,久郁气滞,化热伤阴,肝阳上亢,头晕耳鸣,暴躁易怒,“肝呼而急”,甚则狂呼,肝声失正,知病在肝。
故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常容易发怒,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常会长吁短叹,发出呼呼声音。这其实是人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通过向外发声来减少肝气郁滞。因此,肝火旺的朋友可多发嘘字音,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免怒气伤肝。柴胡、薄荷、苏叶等中药也可以疏肝郁、防气结,可以适量应用。
1、黑芝麻+黑豆——补益肾气,可缓解身体虚弱、贫血、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
2、黑芝麻+黑米——补益肝肾,可缓解大便干结、抗衰老;
3、黑芝麻+桑椹——补肝肾、润五脏、祛风湿、清虚火,可缓解腰背酸痛;
4、黑芝麻+核桃——补脑益智、强身健体,适用于产后女性、腰膝酸软人群食用;
5、黑芝麻+蜂蜜——润肠通便,主要缓解产后大便干燥、面色萎黄等问题。
三蔬:
白萝卜,化痰止咳
莲藕,降燥止渴
南瓜,润肺益气
三果:
雪花梨,清肺热
枇杷,润肺止咳
柚子,理气化痰
三花:
菊花,清热养肝
玫瑰花,美容养颜抗衰老
茉莉花,润燥美肤
三茶:
百合茶,润肺安神
银耳茶,润肺养胃
乌龙茶,减肥降脂
三粥:
大米粥,健脾养胃
糯米粥,补脾益肺
粳米粥,养五脏止烦渴
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消肿;
生麻黄——发汗、利尿;
炙麻黄——咳嗽、喘息。
2、荆芥——祛风解表
荆芥炭——止血。
3、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4、法半夏——燥湿化痰、调脾和胃
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清半夏——燥性降低,化痰增强。
5、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
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6、生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排脓
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升阳。
7、生甘草——利咽止咳化痰
炙甘草——益气止痛,缓急和中。
8、生黄精——长于补脾益气
炙黄精——长于滋阴润肺。
冬季散寒通窍——辛夷花乳鸽汤
辛夷花25g,蜜枣3枚,乳鸽1只,盐适量。
①将辛夷花、蜜枣洗净。②将乳鸽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剁块,焯水。③将辛花、蜜枣、乳鸽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此汤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可辅助治疗鼻炎属寒证者。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