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黑洞”照片翻新,高清技术处理下,更多未知细节引起轰动
四年前,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花了5个夜晚,动用了从两极到赤道覆盖全球的8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对M87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拍照,采集到了高达4PB的数据(1PB=TB)。
两年前,经过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分析和“冲洗”,人类史上的首张黑洞图片得以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最直接的视觉证据。
时间来到前两天,又经过两年时间,一张融入了更多细节的黑洞靓照,在科学界疯传。
可能有人会问:两年前那一张“高糊”,两年后的这一张似乎只是经过简单的“修图”,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很大吗?
如果单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这两张图片确实没有多大区别。
但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最新的图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黑洞的全新视角,M87超大黑洞在偏振光下的面貌,而且对人类了解黑洞的形成现状,以及对其引发的宇宙现象的研究,都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在宇宙层面,所有的认真分析和仔细考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其实不止黑洞,面对广袤而未知的宇宙,我们总是带着种种疑问和不解来探究。也正是在不断的探究中,科学家们开始对很多问题达成共识,慢慢形成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可能你想不到,在十几年前,争论最激烈也最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宇宙是什么颜色的?”
从理论上讲,我们看不到的光的地方都是黑色的;
但是科技馆、网络上,我们见过太多的变化万千五彩斑斓十分美丽的星空图、星云图。
不过真相是,那些美的不像话的宇宙星空和星云图,其实是经过科学家们PS的。
视觉上的黑色,更是不能代表宇宙的颜色。
天文学家们在研究了二十万个星系释放出的光线色彩,再对比了整个宇宙混合后的色彩,在一番争吵之后,建立了宇宙光谱混合模型,最后达成了对宇宙颜色的共识:如同“牛奶咖啡”。
厚重、神秘,激发人的探索欲,又让人充满敬畏感。
科幻大神刘慈欣曾说:“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惟一寄托。”
神秘的宇宙色,又何尝不是人类在宇宙探秘的过程中,一直向往的那种自带科幻未来感的终极美呢?为了致敬这种充满神秘的宇宙色,OPPO新上线的FindX3系列手机推出了一款特别配色版——素皮材质的“宇宙摩卡”。
配色讲究,在设计上同样是那种给人满满的探索欲。
后盖由一整块玻璃热锻成的一体流线型曲线设计,尤其是镜头模组和整体后盖之间,通过月球环山型曲线自然融合。
配色和设计之间的结合,呈现出一种充满未知之美的太空未来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FindX3系列凭借着未来流线型设计,荣获了年度的红点设计大奖。
不一样的设计+别出心裁的配色,为当下的手机市场增添了不小的新鲜感。
我们对宇宙之美的认知,需要天文学界的推动;而在生活中,对色彩影像之美的记录,同样需要有人全力以赴。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两张黑洞图片,如果不继续探索,其实已经可以“交差”;天文学家还是付出了两年时间为它加上了“偏振光”;而绿厂对色彩的执着,对影像的执着,以及对手机色彩影像的极致探索,就像那寥寥几笔的“偏振光线”。
手机市场上已经存在“拍照10亿色”,但却独独没有“全链路10亿色”。
拍照10亿色和显示10亿色,通过提升硬件配置就能达到,但想要做到全链路10亿色不仅要硬件到位,而且要实现软件和系统上实现突破,功夫必须要做到台面下。
最终,OPPO经过努力,还是实现了突破,做到了对色彩最真实、最自然的记录。将传统手机能做到的8bit色彩记录能力,丰富了64倍,提高到了10bit。
一般人只会感觉到确实不太一样,但说不出来具体差别在哪?
内行人一眼就能察觉其中的色彩差距,10bit呈现的10亿色世界,更真实,更细腻。
说完色彩,咱们来看看影像。
FindX3系列所搭载的10亿色双主摄,主摄和超广角两个镜头均采用了同规格的旗舰级传感器,这样一来,它不仅主摄的成像效果出色,而且超广角的成像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超广角能当主摄来用,清晰度、记录能力、成像效果都不会掉链子。
来看下面两张主摄和超广角主摄的拍摄图片,夜空之下的建筑物同样的清晰自然,而在超广角一图中,得益于OPPO自研的自由曲面镜面的加入,在能拍到更广阔视野的同时,也不会产生畸变,建筑物的线条得以很好的保留和呈现。
探索宇宙需要“好奇心”,发现生活中的不一样,同样需要。
于是你会发现FindX3还有一大亮点——
配备了行业中唯一的能实现60倍放大的显微镜头。它能充分打开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有机会随时去探索身边平时很容易忽略的微观世界。
正常镜头下,快要凋零的玫瑰花是这样的,你可能会觉得平平无奇;
谁又能想到,经过60倍放大后的玫瑰花蕊,是什么样子的呢?
金黄透亮,另有一番风光!
除了出色的外观、色彩和影像实力,FindX3在充电、屏幕、工艺等多个方面都有惊喜,等着我们去探索。
一部小小的手机就有这么多值得解读的惊喜,浩瀚无垠的宇宙当然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探秘。
天文学家们动用了美国、墨西哥、智利、法国、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八大射电望天文台联合组成的,口径堪比地球大小的超级望远镜阵列,花了两年又两年,只为能向世人呈现更多黑洞的细节。不止是为了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正确,更是为了拓宽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极限。
天文学家们为了“宇宙到底是什么颜色”,不断争吵,不断辩论,甚至分析了20万个星系的光谱;为了准确命名更是有三百多个天文学家参与讨论。殊不知,随着宇宙的扩张,恒星的死亡或老去,宇宙的颜色一直在悄悄发生改变(只不过宇宙颜色的变化在时间维度上可能需要若干“亿年”)。
探索宇宙颜色,寄托着我们对浩瀚宇宙变化的思考和探索。
好奇心不断激发着探索欲,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科学家们为了推动人类对宇宙一点点的认知改变,执着地付出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在人类在全宇宙寻找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位置的过程中,总得有人率先迈出那一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