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原著与电影版的小王子告诉我们回归童真
TUhjnbcbe - 2024/6/6 17:53:00

电影《小王子》是由功夫熊猫之父马克奥斯本导演,根据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同名短篇童话改编。然而他的这次改编并没有同以往的大多数作品一样照搬原著,而是创造了全新的故事框架。《小王子》是克苏佩里于年创作的经典儿童作品,作品表面上看是一部写给儿童的童话故事,事实上却蕴含着成年人对生活和生命的哲思。

《小王子》中简短而又深刻有内涵的故事,让它成为一本风韵全世界的优秀文学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倘若想要将它拍成电影,只需要照搬原著,便可以获得不错的结果。然而导演马克奥斯本却用全新的故事框架来构思电影,将小说中的故事嵌入作品中,进一步成为一个全新的励志情感诉求小说。电影中的人物全都是没有姓名的群体,而正是这种不富裕主角名字的方式,让这些角色更具有普适性,让人们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电影《小王子》主要讲述了一个正在被成人教条世界所束缚的小女孩,认识了神秘的飞行员邻居,被他所创作的小王子的故事吸引和感动,从而开始一场寻找小王子的奇异冒险。而飞行员回忆和讲述的小王子的故事忠于原著:来自遥远星球的小王子,与一朵玫瑰相伴,后游历宇宙,遇到各种奇闻趣事,最后来到地球,驯化了一只狐狸,与一条蛇达成死亡协议。尽管小说和电影在情节和叙述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两者中所表达的追求自我,回归童真的主题却从未改变。

01从童话故事到励志电影: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自我,回归童真

小说《小王子》是基于一次成年人对于生命与生活的反思,而并非简单地为儿童所创造的小说,而由于其有具有幽默性的故事叙说手段,让它成为一本小孩承认都喜欢的小说。小孩陶醉于其中的故事,成人陶醉于其中的暗含的人性。

在儿童眼里的小王子是一个内心柔软、纯真善良的少年,他的生命里有着玫瑰、狐狸、蛇,他们都对小王子的生活充满了意义,而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也让儿童陶醉其中。而成年人眼里的小王子,则全是自己身上的影子,因此小王子更适合被称为一本给成年人看的童话小说。小说中的小王子没有朋友,它只能孤独地守护着自己的玫瑰花和星球,而小王子身上的这种孤独,恰恰象征了成年人的孤独,和他们身边冷漠不理解彼此的朋友们。

电影《小王子》的拍摄,没有投机取巧的照搬原著,即使照搬原著可以让他们获得不菲的荣耀。导演马克奥斯本脱离原著所打造的叙事模式,而是另辟蹊径地将小王子带入了现实世界,将这个童话故事彻底打造成了一部现实版的励志电影。

原著中满怀着小王子对成人世界的失望和落寞,以及对自己未来婚姻生活的沉重反思,在它的眼中人们随着成长,渐渐失去了曾经的的童真、单纯和善良。小说中作者的成功在于他提取了人们人性中的每一项弱点,让人们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而电影中则截然不同,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无名氏,编剧故意忽略人物姓名的方式,切切让片中人物更加普世性,他们不再带着某一种标签,而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人。

电影中小女孩的生活完全被母亲规划,在母亲为女儿制定的严格的规划中,小女孩每天都如同冷冰冰的机器人一样,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一点点生机。与母女二人严格规划生活形成对比的,是他们新家隔壁的老爷爷,他在院子里种满了绿色的植物,不追求快节奏的生活。

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女孩和母亲渐渐从过去只顾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后来和邻居爷爷建立关系,从那个曾经丢弃童真只顾自己的小女孩,重新找回自己内心的柔软。从小女孩母女的变化中传达出成功的定义,并非事业成功、成绩满分,而是能够认识到找回童真、回归善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的重要性。

02追求自我,回归童真,是小说与电影的精神契合

小说中作者在序言部分这样写道:“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指出小说的主题在于童真,无可否认的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由文学作品改编后的电影大多都会简化主题,同时又可能将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变得更加多元化。正如自《小王子》问世以来,无数的读者和观众都对《小王子》中所表达的主题进行分析和解读。同时电影《小王子》的拍摄也同样保留了原著中对童真的追求。完整的将成人世界里的冷漠、虚伪、盲目、贪婪和批判融入其中。

尽管电影中现实世界的故事主线占了大量的篇幅,原著情节并未超过电影的三分之一,而整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其将文章的主题锁定在童真,大篇幅地将其完美的变现出来。

原著中所表达的主题多以隐喻和批评来展现,原著中小王子遇见了六个人,他们分别是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这些人又都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身上所具有的特征。电影中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减少了,只留下象征着权力的国王、格外在乎名声的虚荣者、爱好金钱的商人这三个人物形象。而电影中所遇见的玫瑰、狐狸、蛇、沙漠、水井也同样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象征着友情、爱情、智慧、死亡、生命或理想。

由于《小王子》创作时代的久远,让其中所叙述的故事和人们之间的距离相差较大,而电影《小王子》中小女孩的生活则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符合当下的现实社会。电影中小女孩、妈妈、邻居、路人还是工作狂等角色,都被现实社会所深深的同化,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变得冷漠和麻木。一个普通的母女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她们每天为了考进名校,而逐渐变成学区房、计划表、补习班的奴隶,而这些正是我们生活中所常常见到的。

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飞行员爷爷,他是成人世界里唯一一个保留着“童真”的人,但邻居们的躲闪,警察的无奈都反映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丧失。片末小女孩来到二次元的世界寻找已经长大的王子先生,然而此时的王子先生已经被商人所主宰的社会熏染,舍弃了童心,用一连串“我在工作……”的喊叫声掩饰着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而这正是在巧妙地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不应该轻易割舍掉内心的童真。

03追求自我,回归童真是成人世界里不可丢弃的财富

卢梭曾说:凡是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人一插手就变坏了。便是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最完美最合适的,然而随着成人世界的干扰逐渐变坏,童真便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点丧失掉的。正如当今世界的教育,“一切从娃娃抓起”不知道是何时出现的口号,又是何时我们的孩子渐渐没有了童年,变成了成人世界的牺牲品,他们不再拥有自己的时间,而是被铺天盖地的作业、补习班、竞赛所淹没。

然而这种童真的失去,并非从小开始,而是从成人世界开始。造物主在创造儿童的时候志交会他们如何童真的活着,而并未让他们将自己成为计划表、考试、补习班的陪衬品,也从未教会他们社会的竞争制度有多么激烈。这些教育观念的普及全都来自于成人世界。成人世界的忙碌和拥挤,则更多的来自人性的虚荣于攀比,他们正取小王子中视财如命的商人一样,为了生存而拼命的挣钱。也如小王子所遇见的国王一样,守着自己弱小的领地,发号施令。又入那个喝醉酒的酒鬼一样,用麻木自己所犯下的错来继续犯错,在循环中日复一日地重复,最终却连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都不知道。

真正意义上的童真和追求自我,最重要之处便在于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明白自己最渴望拥有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即使努力后不能得到任何财富也会坚持的东西。而这便是精神追求,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格具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

著名的儿童故事家安徒生便是这样一位有着极强精神追求的人,在安徒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过世了,他只能和母亲过着清贫的日子。

一天,他和一群小孩获邀到皇宫里去晋见王子,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地唱歌、朗诵剧本,希望他的表现能获得王子的赞赏。等到表演完后,王子和蔼地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安徒生自信地说:“我想写剧本,并在皇家剧院演出。”

王子对他说:“背诵剧本是一回事,写剧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项有用的手艺吧!”

但是怀抱梦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去学糊口的手艺,却打破了他的存钱罐,向妈妈道别,到哥本哈根去追寻他的梦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过所有哥本哈根贵族家的门,没有人理会他,但他他从未想到退却。他一直坚持写作史诗、爱情小说,即使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却仍然坚持写了下去。如今他的童话故事已经成了儿童睡前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安徒生也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生活在当今世界的我们也一样,应该学会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找回自己的梦想和初心,也要教会孩子们守住童心和对自我的追求。若能守住初心,追求自我,我们便都是成人世界里“特立独行的小王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著与电影版的小王子告诉我们回归童真